國語文學習問題及對策-鄭仁雨老師

問題:孩子說話時總是詞不達意,寫作文時句子的邏輯觀念有時也不太正確,我知道他說錯、寫錯,卻沒辦法清楚告訴他錯在那裡,導致母子間常常誤解對方的意思,十分困擾,請問該如何是好?

回答:孩子從幼兒時起,便會用短句來表示自己的想法或需求,然後隨著年齡的成長,需求的增加,他必須學會更多的語彙來滿足他的需要,我們也知道,任何學習都從模仿開始,因此,孩子們在成長的階段,他需要從外界吸收大量的資訊、知識,來充實他的資料庫,現在問題的關鍵出來了,所有這些資訊與知識是以何種方式進入他腦海中的?方式正確嗎?含意正確嗎?如果他從一開始就吸收了錯誤的資訊,他會不會在使用它們的時候發生問題呢?他用僅有的語彙去做自我對話時,會不會產生語言邏輯的根本性錯誤呢?(答案當然是肯定的)

關於這樣的情況,我們有何對策呢?解決這樣的問題,要看您的孩子現在多大而定;如果他還在啟蒙階段,那麼父母親的影響就很大,在這個階段,和孩子的交談要使用完整的詞彙,並且要將事物陳述清楚,對於孩子聽不懂的話語,要耐心的為他解說,不可一句:「以後你長大就懂了!」馬虎帶過,只要能夠把握這個原則,孩子的進步肯定會令您感到自豪。如果您的孩子已過了啟蒙階段,那就要從(1)表達,(2)閱讀,(3)思考三方面來著手,先要求他說話要說「完整的話」、「清楚的話」,當然要以鼓勵代替責備,誘導多過催促,所謂「完整的話」便是包含主詞、動詞、受詞、形容詞等的必要元素,都要完全說出來。至於「閱讀」,就要以「有效閱讀」為基本要求,閱讀書籍時,要有明確的指標提問,諸如故事大綱為何?書中文人翁的性格如何?

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那裡?文中有那些描述的方式令人感到振奮?易言之,閱讀書籍要能明確說出文章的形式與內涵,才會在個人成長上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最後,最重要的部份──思考,這是所有學習步驟的最後關鍵,也是能否將吸收的材料轉化成內在能量的醞釀期,在這個部份,我們要以「提問」與「討論的方式」,逐步建構孩子的思想體系、價值標準,要注意的是,我們要幫助孩子思考,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,以兼具引導與開放的方式,讓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,並且讓他自己欣賞路旁的花草美景,培養他自己的判斷標準,也惟有如此,下一代的成就才有可能超越上一代;這不是天下的父母所衷心企盼的嗎?
走筆至此,女兒拿了期中評量的國文考卷給我簽名:「爸,93分,還可以嗎?這次考得比較差,但我下次會努力。」 ,「沒關係,我知道妳盡力了,很好!」看著她清秀自信的臉龐,一種欣慰的感覺油然而生,但願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,也祝禱天下父母心都能得到最大的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