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助孩子成長-從心開始-鄭仁雨老師
那天,看了一部電影,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」,它敘說著一個傑出的運動好手米爾曼,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柏克萊大學奧運代表隊受訓,他是一位充滿自信的年輕人,認為沒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,直到遇見一個智慧的老人,才經由種種挫折,漸漸認識真正的自己。這部片子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話,也讓我聯想到現代的年輕學子所面臨的共同問題,以及為人父母者應有的心理準備。
其中有句話是:「最令人討厭的人,最需要愛。」做為一個老師,我們很自然的會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另眼相看,而對於成績欠佳而又不肯努力的學生不假辭色,尤其當後者經常在教室裡搗亂秩序、廢話連篇時,老師的耐性也會被磨得瀕臨極限,最後不得不說出重話,要學生自我約束。每當這種情況發生後,那位被責備的學生就會表現出落寞、受創的表情,而我就會反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是我太沒耐心嗎?」總擔心是因為自己的修養不夠好,才會嚴格制止學生的行為;但許多家長卻反而告訴我說:「鄭老師,就是因為你脾氣太好了,學生才會欺負你。」其實,因為我心中總是認為小孩子不懂事,難免無法自我管理,才偶有脫序的情況出現,他們的本心都是好的、善良的,只要不斷的誘導,他們必然會愈來愈好;但是,這一陣子來所接觸到的學生,他們心中的價值觀,卻似乎悖離善良社會的標準愈來愈遠,令人不得不擔心。
現代小孩的第一個特徵是「早熟」,很多不是中小學生該有的想法,他們卻早就習以為常了,例如:有錢花就可以,錢怎麼來的,不重要;考試成績好最重要,作弊也沒關係;爸媽養我是應該的,誰叫他們要生我?作業寫不寫沒關係,反正老師既不能罵我罰我,更不能打我,我何必這麼累?雖然我討厭讀書,但我還是想唸大學,不然找不到工作,反正考十八分就有大學唸了,不是嗎?
現代小孩的第二個特徵是「務實」,沒有報酬的事決不做,要做之前先問清楚有什麼好處?如果報酬不合預期,他也不做。這就牽涉到讀書的動力和效果了,現代小孩普遍的想法是:「讀書是為了對父母有交代,因為是父母要我讀的。」,在他們的心裡,或許認為他用功讀書,是給父母師長莫大的面子,所以要他做功課、寫文章,他就百般不願,深怕累壞了自己,沒有好處又白做了一場,雖然並非每個小孩皆如此,但存有此類心態的小孩卻絕非少數。
另外,他們的第三個特徵是「自我」,凡是只想到自己,很少想到別人,更別說體恤別人了,小從吃飯、寫字時手肘撐開,佔住大部分的桌面,聚餐時專挑自己愛吃的食物猛攻,完全不會想到別人也要吃,大的例如,累人的事叫別人去做;看不順眼的同學就聯合起來抵制他,或是一張三人份的長桌,只要自己一個人坐,免得別人讓他不自在;在生活中只要稍加觀察,我相信能夠從許多不經意的小動作,察覺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我們這一代父母所犯的最大錯誤,就是只想到用「愛的教育」來善待孩子;卻忘了用「鐵的紀律」要求孩子;到了後來,「愛的教育」變成「只有溺愛,沒有教育」;試想這種好逸惡勞,自私自利的下一代,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?如何在世界舞台和別人競爭呢?如果我們身為父母的人,不趕快修正自己的作法,將來孩子長大了,在社會上受人排擠,處處碰壁時,他回過頭來,仍然是怪罪他的父母沒有把他教好,但為時已晚,再也無法挽救了,我相信這是沒有人樂見的結果。
筆者願在此在次呼籲天下的父母們:從小建立孩子們的1.是非觀念,2.負責態度,3.合群精神是迫不容緩的事,千萬不要以放任來換取他們的好感,更不可用金錢滿足他們的欲望,昨天報載一家境富裕之國小生,竟然拿零錢打水漂玩樂,這種視金錢為無物之態度,父母們能不聞之心寒嗎?就讓我們大家為下一代的心靈成長共同努力吧!